Nov 24, 2011

Nov 24, 2011
第11屆里昂視覺藝術雙年展 活體詩學-驚蟄詩囚︰台灣青年藝術家展覽


繼上一屆「碼頭藝術博覽會」(Docks Art Fair)與Olivier Houg Galerie合作辦理展覽、成功吸引當地藝文界關注之後,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將於今年「里昂當代藝術雙年展」(La Biennale de Lyon)再度與其合作,將台灣重要視覺藝術作品透過雙年展平台與各國藝術家及專業人士交流。因應本年度雙年展主題「令人戰慄的美已生」(Une terrible beauté est née),此次展覽將以「活體詩學-驚蟄詩囚」(Une terrible poétique作為命題,邀請台灣新世代團體《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Open Contemporary Art Center)進行策劃,內容將分為三大部分呈現,包括:模擬雙年展紀念品的製作與販售概念、呼應展名的複合媒材與燈箱裝置、配合展場本身特質規劃的錄像播映等多元內容。本計畫將試圖打破既定的展覽形式框架,呈現台灣新世代藝術家如何在當前的國際策展體制下,提呈一種若即若離的微妙對話關係。

Oct 27, 2011

Oct 27, 2011
范曉嵐個展 內心戲/溫柔地革命 Inner Drama/Tender Revolution





展期:2011/11/04 Fri. – 2011/12/18 Sun.

開幕小米酒:2011/11/04 Fri. 19:00 - 22:00
地點:OCAC 中華路一段9113
開放時間: 每週四- 14:00 - 20:00

我們在生存的環境中備感威脅,因為遊戲的規則總是對我們不利,我們努力想要改變卻不知從何做起,總是找不到敵人或是根本不清楚它的樣子,然而更真實的情況是,其實敵人早就變裝成為內在一部分的自己。因此在這次展出的錄像作品中,呈現了對同樣生活在世界的夥伴真誠的告白,以海岸、自然以及女性的化身為背景,結合語言探索日常生活框架、記憶與神話等時間性交織的可能。然而也因為這次的展覽時間正逢全球性的抗議活動(Occupy Wall Street),抗議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企業的貪婪與政府的無能,並呼籲大眾重新思考資本與民主制度。除了日趨嚴重的貧富不均,政府圖利財團的戲碼不禁讓我連結到了台灣東海岸的土地開發問題,也更加讓我思考身為一個創作者,如何運用藝術更真實地回應所生存的環境。

Sep 3, 2011

Sep 3, 2011
羅仕東個展 { 年 — 非常快,或緩慢的改變 Annual — Shifting, rapidly or very slowly }

年 — 非常快,或緩慢的改變 
Annual — Shifting, rapidly or very slowly

羅仕東 個展 @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2011.9.9 Fri. – 2011.10.16 Sun.
展覽開放時間 每週四-日 2:00pm - 8:00pm
茶會 2011.9.10 Sat. 7:00pm

--- 你知道,要說藝術進駐,或是什麼藝術介入社區的想法為一種 "居住",肯定是一種妄想的症狀。但問題是,要如何說它不是呢?---

"年" ,一個可以短暫也長久的朦朧估量,迅速也是緩慢,是短暫也是綿延的時間;在這些看似極端過去∕未來的指稱中,關乎於每個個體的觀點、視野如何去回應世界(事件、地方)的問題。
本展覽的展出時間為今年的九月,正好是自去年九月於寶藏巖的駐村期開始,經過了一年時間。也正是這次展覽名稱以 "年 ∕Annual" 為首的原因。展覽 / 作品回應一段歷史轉變的內容: 關於一年,究竟一個地方能改變我們什麼?什麼是一個地方過去的一年,又是什麼將在其未來的一年發生?一年如何作為我們詢問的單位?

Aug 4, 2011

Aug 4, 2011
邱承宏個展 // 蓋亞計畫-優雅的巨人


























邱承宏個展 / 蓋亞計畫-優雅的巨人

Chiu Cheng-Hung Solo exhibition / Gaia Project- The Elegant Giant

展出時間 / Date : 2011/07/31() ~ 2011/08/28()
開幕茶會 / Opening : 2011/07/31() 19:00

展出地點 / Place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Open-Contemporary Art Center
地點: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13 No.13, Ln.91, Sec.1, Zhonghua Rd., Zhongzheng Dist, Taipei
開放時間 / 星期四~星期日 14:00~20:00 Open hours: Tue-Thu PM2:00-PM 20:00

邱承宏的創作就像是進行一場考古探險,經由挖掘他生存時空中的特定對象,這些的對象的來源是一種遙遠彼方的永恆形象,亦或是某種漸漸消失在咫尺的事物,對他而言,這些圍繞在他身邊的人物與傳說,是驅動他身體積極進行某種紀念式的作為,並從中發展出一系列的作品,這些作品不同於過去紀念碑式所矗立的神聖與不朽,反而更像是一種樸實的考究,探勘著個人經驗與邏輯。2011年作品計畫<蓋亞計-優雅的巨人>,持續著關注對於物件與來源之間的轉換關係,他蒐集大量台灣早期木造建築的屋頂板,將那些破裂的表面整修後並加以重製。這些看似巨大容器般的雕塑作品,就像是一個現在與過去的精神接口,一個真實的時光隧道。

May 15, 2011

May 15, 2011
《我去了北極》鄧兆旻個展 / I was in the Arctic. TENG Chao-Ming Solo Exhibition
























(photo: Screen shot from Getting There, As a State of Mind (2011), HD video)

我去了北極 -鄧兆旻個展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地址: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巷13號
展期: 2011/5/28 - 2011/7/10 (週四至週日 2-8PM)
開幕茶會: 2011/5/28 週六下午 4 - 6 PM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五月底將舉辦旅美藝術家鄧兆旻在台灣的首次個展《我去了北極》。展出的作品,是藝術家於2010年底入選由紐約農場藝術與科學基金會與文建會獎助的〈年度北極圈駐村計畫〉的創作成果。

十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屬挪威管轄的國際領土 Svalbard 群島上的 Longyearbyen 小城集合,登上有一百年歷史,荷蘭籍的冰航等級帆船,展開近三週的北極圈航行旅程。航行的緯度在77到80度之間,距離北極點 (The North Pole) 不到800公里。面對極限的海況、氣候,和毫無人居的土地,鄧兆旻的新作延續其一直以來的態度,將藝術創作視為一種個人的手段,用以接近、重讀、拆解我們身處的環境與面對的系統及概念。北極被視為一個極限的地點,也是一個不曾經歷過的想像,這樣的特點激起了每個參與的藝術家去理解以佔為己有的渴望。透過每個人的身體親自去嘗試,在旅程中不斷航向下一站,收集著處於北極的體驗,屬於北極的符碼。

Apr 1, 2011

Apr 1, 2011
莊哲瑋個展 紅色沙漠 | Red Desert














藝術家 莊哲瑋的個展紅色沙漠 Red Desert 展期:2011.4.9 - 2011.5.15 開幕: 2011.4.9 19:00PM

莊哲瑋自去年自今年初遂參與數次重要國外展演如2010年 12月於匈牙利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規畫的"台灣響起" 以及今年剛於義大利開幕的"台灣當代藝術大展" 作品看似以平面繪畫為主進行的空間營造, 而實是透過繪畫內容關注於"恐懼"與"慾望"如何透過形象來陳述, 以致在其繪畫裡總是透過複數的斷片敘事構成一影像群.

這些帶有負向烏托邦情境的形象擷取的對象是電影.電視.報章雜誌等今日普常的傳播媒介,透過造形活動的轉換這些影像成為無根的偏執囈語, 這即是他的繪畫實踐要問的問題:什麼是繪畫的"話語行動"?

他透過空間的情境佈局以及個別形象之間的流動建立一個觀看活動的可能條件, 藉此提升時間的效能,"形象-時間"是否能引發一種具創造性的潛在造形活動. 

打開-當代 敬邀各位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