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22, 2010

Dec 22, 2010
吳郭魚志工小記 12/22
我喜歡若玫《04:05》的作品。覺得瓶中信的背後故事很感人,可能曾經有過和那名未知少女相同的經驗所以能明白那種好多話想和對方說,卻沒有辦法的心情。在小本子看見了星星裡的話,不知為什麼將自己過去的心情聯想在一起,好像看見自己過去的心聲一樣。因為故事引起我的興趣,所以在顧展的時間,總是不自覺的幻想當時少女的生活,及想著少女之後怎麼了。這件事有沒有很好的結束,等等的疑問。

一開始看曉嵐的影片《阿甘》還沒讀過紙上的說明解釋,所以對影片中那人說的話,感到相信,覺得那就是他發生的事,結果看了說明才知道那是他幻想的,一時恍然大悟再去看一次,看的感覺就先前不太一樣了。

----
有位可能是從香港來的女生,我想跟她解釋作品,但她說他聽不太懂中文,所以就沒這個機會,她也是看了看,晃一下就走了,有點可惜。

有一對觀展的情侶,拿著其他展覽的DM問我在哪邊,看DM上的地圖好像是這附近的不知道哪棟,但我看很久就是不知道是哪,回答不出來,只好跟她們說,可以轉進左邊的巷子找找看。


展場好安靜,雖然今日只有3人入場,但給我好多安靜思考的時間,而且還有這張紙讓我寫下想法,正是我需要且平時很難得到的和自己相處的時間,心情平靜的很好:)


2010.12.22  鄭穎之

Dec 19, 2010

Dec 19, 2010
吳郭魚志工小記 12/19
來不及問她的名字,穿得有點保暖,看起來是個會注重打扮的的婦人。(感覺像是個)有高中兒子或女兒的年輕家庭主婦)
她問:那些花(看不見的花園)後來的去向呢?
我說:就留在過去的打開當代,等著哪天被發掘。
她問:那這樣不見天日,它們(植物)不等於在陪葬?
我說:雖然照理說它們是無法生存,但如果有活著,不是很浪漫?
......然後婦人手機響了,就走掉了

一對男女(應該是情侶吧)穿得也很冬天,女生似乎是打開當代裡某位的同學。
(劉氏彩虹)燈要暗多久呢?他們問
要等才知道,哈!我說
(溜滑梯)好像很危險?他們問
我覺得要小心,但可以一試。我說

有警察來,問我這裡是在辦什麼?是有在出租給人辦展嗎?(開著警車閃閃)


2010.12.19  陳姝倩
吳郭魚志工小記 12/18
有位女性觀眾問「瓶中信是用什麼語言寫的?」因為她做過類似的事,看展的時候她好怕自己的秘密被發現。

有位女同學問能否拿走有瓶中信文字敘述的小冊子。

有為男性觀眾,長得很像我講話不留情的教授,她問若梅的作品事繪畫還是攝影,很匆忙的離開了。

有位男性觀眾覺得阿榜的「有待商榷」很有趣,讓他聯想到自己的父親,因為他父親也很喜歡養魚,後來魚缸的水越來越髒卻不見父親清洗,水太髒魚是會死掉的,母親一邊埋怨父親只會買魚養魚,一邊卻還是心軟怕魚死掉,只好自己動手洗魚缸,好笑的是父親責怪母親何必在冬天洗魚缸,手會受凍,可是看了魚缸乾乾淨淨魚游呀游的又很開心。這位觀眾覺得夢中父親直接跑進魚缸而母親拍打魚缸的情境就好像自己雙親的兩相對照,看著兩個老人家年紀都一大把了還為這種事情爭吵總覺有趣。他還問了那兩位男生的演出在什麼時候,兩條出色的吳郭魚就是指他們吧,他說。答案,有待商榷。對於若玫的作品,他原先感覺是同樣的海面,但是在我告訴她一幅是由與那國拍攝另一則是由台灣拍攝後,他覺得對那兩片海又有了不同的想像。

來了一對應該是老夫婦和他們的兒子,老太太問阿甘是哪個導演拍的電影,為什麼他一直是同一個表情,似乎很驚歎阿甘是生活在幻想中這件事。對於若玫的作品,她說很開心的聽到這樣一個有神秘色彩的故事。

本日的最後一位觀眾,男性,中年,身穿黑色背心橄欖綠外套牛仔褲,腳底踩Reebock球鞋帶側背包,說了很多很多,的話。認是滿姊,以為阿甘的創作者是男性,以為阿甘是扮演,他提到自己認識一位朋友的親人也是精神病患者,經常肇事但免於刑責,束手無策,天生如此,奈他何。這位先生分享了一部楊力州導演拍攝的紀錄片,片名是《我愛080》,講的是一名士兵在軍中承受壓力以致瘋癲,現在社會上好像很多這樣的人阿,他說。原本這位先生要送在場的千偉若玫和我《台北星期天》的電影票,可惜時間過了。同樣覺得若玫作品中的故事很美,但是語言上的差距加上其個人較為視覺導向,所以較難感受錄音中的抑揚頓挫,離開前他又聽了一次。這位先生過去從事游擊藝術,游走法律邊緣偽造公告娛弄政府以反政府愚民所偽造的公告,他還說了好多喔,詳細請洽千偉。

原來我們一直活在政府掌控的媒體的謊言中阿,我想,就像阿甘一樣,虛實難辨。


2010.12.18  阿湯

Dec 15, 2010

Dec 15, 2010
兩條出色的吳郭魚 作品簡介
范曉嵐

《阿甘》(Urban Core/錄像作品)
《看不見的花園》(打開-當代一樓/錄像作品)

-------------------
《阿甘》

阿甘是一位「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在板橋時期的鄰居,他比任何一位現存的成員都
還要早接觸打開-當代,也是唯一參加過所有展覽與活動的民眾。他著迷於二次大戰期
間的世界戰況,熱愛納粹但害怕屠殺,在當今的生活中,他總是處在被監控與殘害的
精神緊繃裡。
影片《阿甘》,則是藉由阿甘的日常話語,編寫成一個連貫的陳述,並營造出一個類
似幻覺的場景,在光影晃動之間,幻境與現實都溢出了邊界,逐漸分辨不清。

《看不見的花園》

看不見的花園這件作品,是以一個當代藝術空間(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的遷移為背景,在真實的遷移事件中,藉由敘事場景的營造提供更多的想像可能。創作這件作品的藝術家是打開-當代的成員,在搬遷的前夕藉由在空間中暗藏一個秘密的花園,探討關於集體記憶、藝術社群與大眾的關係,以及一種非官方藝術機構的可能命運。作品分為三段不同影片。分別為〈2010.3.21〉:在地下埋藏花園的紀錄;〈2010.3.26〉:在空間中創造一個敘事的場景,場景中包含每一個空間以及其中所有蘊藏集體記憶的物件;〈2010.3.28〉:點交房屋之前,將沒帶走的物件舉行一日的清倉拍賣。


李若玫

《關於(24.576807,121.866274),(24.449967,122.934128)》(Urban Core/攝影作品兩幅)
《關於04:05》(Urban Core/聲音裝置三件)

作品背景:
自1910年代開始,與那國與台灣兩地之間即有非常頻繁的往來。相較於與日本本島數千公里的距離,它離台灣更近,兩者僅相距111公里。當時,透過海上幾乎天天行駛往來的船隻,引進兩地的物資與新知,貿易經商的網絡十分便利。日據時代時,台灣屬南進政策的軍事重鎮,與台灣之間穩定又活絡的交流,使得與那國較沖繩其他地方的發展更為迅速。二次大戰後,戰敗協定切斷了兩地間便捷的交通,也由於與那國島屬日本統治的邊陲地帶,居民感嘆缺乏中央政府的照顧,在2005年,當地政府呼聲一起,舉辦地方公投,希望歸屬台灣花蓮,這請願還得到大多數島民的支持,最後,中央政府積極安撫,於2007年,與那國與花蓮市締結為姊妹市,地方政府積極推動兩地之間的交流,如此的抗爭情緒才得到暫時性的緩息。

-------------------
《關於(24.576807,121.866274),(24.449967,122.934128)》

(24.576807,121.866274),(24.449967,122.934128)是兩個座標,一個是台灣的蘇澳,一個是日本與那國。與那國位在台灣的東方,是日本沖繩縣最西邊,也是最靠近台灣的一座小島。這裡的兩張攝影,一張是在與那國的西邊──西崎,朝台灣拍攝,一張在西崎與台灣距離最近的一個地點──蘇澳所拍攝的。

由於兩地太近的距離,位於與那國最西的西崎就是以「可以見到台灣」做為觀光旅遊的宣傳訊息,而成為當地風景名勝之一。在網路上看見這張廣為流傳的照片時(圖示),我原先想像著自己站在一個他國看見台灣的樣子,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捕捉台灣的樣貌。只是到了當地,才發現能夠拍攝這樣照片的機率實在是太低了,據當地人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僅有三四天可以捕捉到這樣的風景,而且全視兩地之間的氣候狀況而定。之後,便想,或許我要做的事情,並非為這需要花上一年的時間作觀測與紀錄才能看見的風景而耐心等待。在這件作品中,我們看到兩幅看不見什麼東西的攝影。畫面中裝載著兩片海(或可以說是一片海洋),但那也是一個非常矇矓而虛幻的景緻。

這兩張攝影使得不可能視見的影像成為被(可)看見的事實。這片海洋就是我們目前所能看見的風景,之間,存在著看不見的距離,看不見的國界,與看不見的遠方。透過兩台相機望遠,試著看見彼此,試著拉近這確實存在於兩地的距離。我以一種接近科學的方式,將兩台相機的光圈與快門條件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並在同時間各拍攝下一張照片。其中,雖然還是存在一些誤差值,卻反而因為這些誤差,與兩張照片中,同一片海洋的差異,讓這個之間的距離在拉近的時候,再度拉遠了。


《關於04:05》

04:05是為一封漂流至與那國島的瓶中信所創造出的故事,再請與那國當地撿拾到這封瓶中信的婦人與其戀人錄製而成一段對話。這封由中文書寫的瓶中信,裡面有一百八十顆星星,每一個星星包含著一句話,由一位女高中生寫成。由內容推斷,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她暗戀著某個男孩,而由於秘密無處訴說,只好將這聲音投入大海。

在構想(24.576807,121.866274),(24.449967,122.934128)這件作品時,總覺得缺少了某樣能夠將兩座島嶼之間的距離串連起來的重要東西,那樣東西維繫著海的生命,同樣地,它的生命也為海洋所賦予。而這封傳遞著訊息的瓶中信就連繫起這兩座島嶼與這片海洋。即便它經歷了我們也看不見的過程,由於它漂洋渡海而來,而成為一個可能度量距離的單位體。我想著讓這些字句化作聲音,與那兩張海的攝影等同,具有一定的非物質性,如同虛無飄渺,亦無法化約的距離一般。

在我的想法裡,書寫瓶中信的這個女孩,字句間透露出她那強烈又抑制不住的情感,她的激動與熱情想要與需要得到回應,這個對象可能是任何人,她對男孩訴說著,對無聲的大海投訴,但同時也是個人的自言自語,而後,這訊息卻被另一個小島上的婦人所接收了。即使,這女孩的吶喊終究沒有讓男孩聽見,或許從未得到男孩適切的回應,她卻已使自己成為最真實的回應了,她的情感已不再是悄然無聲,事實上,她已經得到回應了。

因此,自瓶中信中,我揀選出二十二句女孩的話語,它們同時也是二十二顆星星,編製成一段雙向的對話,虛構出女孩與一塊島上的礁岩的短暫相遇過程。同時錄製與那國當地的聲音編寫了這個相遇的情境。故事中,與女孩對話的是一個變形的聲音,這聲音的來源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形狀與樣貌。在劇本裡,它是化身為島岸邊某處的一個礁岩縫隙,與女孩來回對話,但它也很有可能是女孩深切的盼望中,自她體內所發出的某個聲音喔。


紀紐約

《老鼠夾》(打開-當代1F+散落於往二樓的樓梯間/裝置作品)
《溜滑梯》(打開-當代1F通往B1樓梯/裝置作品)

-------------------
《老鼠夾》

這件作品若有觀眾特別好奇,在請解釋,不然的話就讓他們自己詮釋。因為我想保有這件作品的「奇怪感」。而它其實是不會夾人的(已被我反制,好比一把沒開鞘的刀),上方的錢幣也是要給人拿的,但若一開始導覽時就都說破了(說它砍不了人),那它就完全失去力量了。

《溜滑梯》

此件作品以介入的方式,處理被人們忽視的空間–樓梯間。藉由溜滑梯的速度與刺激感,讓「觀者的身體」進行空間測量。原來樓梯是這麼抖呀!有這麼高呀!又這麼窄呀?如此一溜,空間才又再度顯現。

另外還有關於個人的身體感部分–溜下去的「好快」與走上來的「好難走」。我以為,這樣的「速度」與「難度」,我們才會再次發現到自己的身體。

P.S 導覽時,請先要求觀者讀過說明牌,或再次叮嚀以雙腳著地和戴手套溜。


陳淇榜

《有待商榷--傑出的人》(打開-當代B1/雙頻道錄像裝置)
《劉氏彩虹》(Urban Core B1/裝置作品)

  -------------------
《有待商榷--傑出的人》

設想的過程裡,總會有那麼一點惱人。可能是因為正謀劃著要去哪裡。而先命名到是一件好事,並且是關於錯誤的命名:有待商榷,這讓我感受到每一個動作都可以是主人。

《有待商榷—傑出的人》被設想為一個動作。雖然在最初只是個演出的討論以及排練,但討論的過程被放大之後再放大,它似乎被更認真的看待,它本身在朝向甚麼的過程中,自己成為一種聲音。

而這一切是放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上去想像。

當然我們期望著會繼續下去,或許等帶著你的加入我們可以清楚下一個東西的模樣,所以連絡我可能會是一個開頭,而我可能會邀請你到我們工作的地方,喝茶或啤酒一起討論各自腦裡的圖像,會是一個好的可能。


《劉氏彩虹》

最初的想像是想讓這個展覽的觀眾,能成為一個說故事的角色,我期望的正是觀眾間的對話,不管是在展場內外。

處在展場裡的一些的幽暗細節,以及很難相同的的動線節奏,並且物件的出現似乎都在跟你說著它自身的處境—物件其實更像是在跟你說著一些騷擾環境的甚麼事情。假如要我舉例,這有點像是對一個質感的斟酌,好比如一個老金屬老瓶子,我該怎麼擦拭它的灰塵,才能讓裡面的金屬光澤發出它帶有時間的光澤,或者透過這光澤讓別人想像著它上一個主人的溫度。

可能這件作品思考的對象是像照片和懸疑故事的功能和目的。

*攝影|Andy. C

Dec 12, 2010

Dec 12, 2010
看來不會懊惱 《兩條出色的吳郭魚》


展期:2010.12.12() - 2011.1.13()
開幕:12.12()19:00 現場調酒
   20:00 Digital Analogic engine 音樂表 
地點: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9113
   UrbanCore藝廊  台北市中華路一段894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14:00 - 20:00(週一、二休)
參展藝術家:范曉嵐李若玫陳淇榜紀紐約許家維
空間贊助: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